在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1222万人的背景下,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正多方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活动。记者了解到,随着毕业季的临近,聘达人正发挥“一地签约 全球服务”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生态建设,破解企业用工荒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,为稳就业大局注入新动能。

△聘达人校企合作项目,助力大学生到北京奔驰实习就业
一、政策东风:校企合作驶入“快车道”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”目标,特别强调通过“校企联合培养”等路径缓解就业压力。政策红利下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迅速行动。
比如,科锐国际、前程无忧开展了“数字英才培养计划”,开展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;中智集团开展“就业大数据实验室”,预测岗位需求;聘达人的“校企合作”模式,通过大数据驱动、精准需求匹配和全链条服务,有效地对接企业与学校,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开辟了广阔的通道。

二、精准对接:技术赋能打破“信息孤岛”
用工企业需求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匹配的难题由来已久,各方一直在努力突破。记者在走访时通过聘达人负责人了解到:从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商的角度,不仅要搭建交流平台,还要深入参与到合作的各个环节。比如招聘信息难以精准传达、高校对企业用人标准了解不足等。
✅ 深入的学校调研:通过收集大量的学生信息并进行大数据赋能,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、职业规划、兴趣爱好等,针对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个性化需求,进行精准匹配。
✅ 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: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,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。这就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制造业、物流供应链产业、服务业、大消费、生物医药、大健康等不同产业的特点,详细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、岗位技能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等的特殊需求,进行定制化的人才交付。

△聘达人对接企业和高校,为学生精准培训
三、创新实践:从“授人以鱼”到“授人以渔”
基于对企业和高校双方需求的深入了解,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也在从“人才摆渡人”的传统角色,向“人才发展合伙人”转型,共建多方共赢生态。
以总部位于北京的聘达人为例,注重产教融合,开展技能实训营、就业服务站等场景化服务,为大学生就业创业、职业规划、职场技能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与支持。
其4月组织的校企合作,就吸引了来自50家优质企业和26所高校的学生参加。其中汽车物流专场现场气氛热烈,不少学生在对接会后与企业达成实习意向,部分优秀学生甚至直接拿到就业offer。

四、未来图景:构建“人才生态共同体”
随着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的深化实施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在三端同步发力:
企业端:聚焦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需求,探索“订单式培养”“技术入股”等模式,破解AI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、芯片设计等领域“用工荒”。
校园端:提高教育的实用性,强化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提升,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过渡到职场。
学生端:构建“实习-就业-创业”全周期档案,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技能认证可追溯,提升人才技能与企业需求的更优匹配。
专家指出,从政策红利到技术赋能,从岗位匹配到生态共建,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在重塑校企合作的底层逻辑。正如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负责人所言:“未来的校企合作不是‘一锤子买卖’,而是构建‘人才-产业-创新’的共生生态。”这些创新模式不仅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,更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新型人才。